野酸枣磨砺参赛稿件
2017年渐渐走向尾声,花木掩藏起娇态,人们却没有停止奋斗和努力的步伐。12月16日,野酸枣工作室又一次将成员们召集起来,交流近段时间各自在文学创作上的心得和感悟,并对即将参加冰心杯文学大赛的作品进行切磋和完善。
九点钟,伴着窗外的茫茫白雾,我们的会议开始了。首先,李康云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来自16级汉语言文学四班的新成员——安格同学。文新学院在第12周的实践周中举办了一系列有趣“有料”的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竞赛,李老师在四班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发现了安格同学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深厚的基础,在进行交流之后,决定将安格同学吸纳为野酸枣工作室的新成员,安格同学也一直对野酸枣工作室心向往之,这次有机会能加入这个大家庭他也感到很荣幸。安格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后,成员们报以掌声,欢迎这位有想法的写作者的加入。
安格同学自我介绍之后,李老师随即对2016年工作室成员在冰心杯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及学校学院的奖励决定进行通报。野酸枣工作室的各位“小酸枣”们在去年的冰心杯作文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其他各类奖项若干。在大赛筹备期间,各位成员埋头创作,辛勤付出;老师倾力指导,敦促进步,在数周的反复切磋和修改后,“酸枣们”将自己努力的成果集结投递,并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会议进行第三项,李老师依次和成员就本次冰心杯大赛的稿件进行琢磨和探讨。张文同学是首次参加冰心杯,这次她选择的题材是爷爷。“爷爷”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早已和乡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联系,被接到城里后,自然对农村怀有深深的眷恋,坐在窗边,“爷爷”的思绪总是一次次的回到农村。李老师表扬了张文在写作中体现的现场感,认为好的语言必须营造出一种现场感,使读者贴近故事。李孝慧在上一次的比赛中抒写了对故友的想念,而这一次的稿件她选择了自我袒露式的对自己的“两个父亲”的描写。生父逝世,继父又与母亲离婚,在这种变迁之中,她在寻求着爱的真谛。刘倩同学的稿件写的是她的外公和外婆几十年风雨同舟中的生活中的爱和温情,描述了封建婚姻体质下两个互相“无感”的年轻人是如何渐渐在互相包容中产生爱的,但语言过于平淡,情节表现缺乏力度,李老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毛茹同学的文章题目是《核桃》,每个人都是有着坚硬外壳的核桃,期待着有一个人能砸开我们坚硬的外壳,看到我们婉曲的内心,这个故事讲述了“我”是如何砸开木子的壳,看到她柔软丰富的内心的。杜佳霖同学带来了他对企业文化进行学习后写成的文化类散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作态度,李老师表扬了杜佳霖的态度,也对他的稿件提出了修改意见。
安格同学带来了数篇他的诗歌,安格的创作主题集中在彝族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上。《苦荞》等诗歌语言精美,意蕴深厚,醇厚有味。安格同学的《毕摩》一诗,引发了李老师对少数民族在进入城市后的“抱团现象”的思考。
学校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经常能够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中忙碌着,他们总是好几个人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抱成一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抱团”给在外漂泊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安全感,让他们在与家乡截然不同的城市之中也能有同民族的兄弟姐妹的安全感。其次,在汉族文化占主导的社会中,少数民族的“抱团”体现了他们归属感的缺失,只有和说着同样语言的人在一起,才会使他们有归属感。第三,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忧虑,他们对未来还很迷茫,抱团能一定程度上驱散这种忧虑。第四,“抱团”也是为了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比如学校的彝族年活动等。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大家从中学到了很多,李老师对参赛的意见也我们的进一步修改提供了方向。文学创作要创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要纵向挖掘,深入剖析,这是老师送给成员的话,希望各位“酸枣”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好好修改稿件,在本次冰心杯大赛中再接再厉!
(刘倩撰稿,李康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