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文新学院  >>  旧版主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工作室  >>  工作室活动资讯  >>  正文
 

秘书职业培训简报 第十三期


作者:文新学院    文章来源:文新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秘书职业培训

 

简报

 

(第13期)

秘书职业办公室                                     2016年10月17日



 
编者按:了提高作室成员的用写作能力,使同学们了解申论考试的基本要求,提高对现实问题的策论能力,工作室在赵学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申真题的实战演练。工作室成员佳、波、巨巧梅等认真练习,到受获不少。

 

申论写作要有针对性

 

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秘书职业工作室在行知楼116教室举办了申论写作培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赵学斌老师结合自己的阅卷经验,为我们讲解了2015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了每道题的核心题型和做题方法,第一题概括题强调了答题要概括全面,细化到关键词;条理清楚,最好采用分论点形式作答;书写工整;第二题应用文要定位准确,格式正确等;第三题议论文,重点要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要转化角色,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撰写。同时,也详细地勾画出了得分要点,让我们对申论考试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培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申论考试没有特别了解,尽管提前看了材料和做了题,还是没有准确的抓住得分点,看似简单,下笔复杂,还需要多加练习。

 

学习心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记秘书工作室活动

 

   2016年10月16日晚,在行知楼113教室,秘书工作室成员进行了第四次实训活动——以2015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申论》真题展开练习。是为了培训我们的公文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次活动由赵学斌老师主持讲解,全体工作室成员参加。

这次的申论总共有三道题,赵老师让我们自己先上网找材料做一遍,再看参考答案。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申论题时不知从哪里下笔,写出来的答案比较散乱,没有概括性的话,公文的格式也不正确。自己尝试着去做,犯错是难免的,抱着学习的心态再去听赵老师的分析讲解。赵老师把每道题都细致的分析了该怎么答,指出网上的参考答案并不完美,有许多得分点都漏答了。随后赵老师给我们讲了另一种更加完善的答案,并指出扣分点在哪里,让我们注意避免被扣分。

     听完赵老师的指点,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申论考试值得注意的技巧。第一,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材料的主题,再找出每个材料的核心观点并把关键词勾画出来。比如这一次的申论题给了七个材料,都是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这一主题展开。一般第一题是概括题,第二题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题为议论文写作。答题的时候每个材料都要用到,不然就漏答了。第二,写作的时候要站在政府的高度去解决问题,不要过分文采斐然,表达太多感情,语言要平实,表达要庄重。第三,写议论文的时候,最好用总分式结构,撮要式做答,段落数要合理,文章太多段落显得啰嗦复杂。开头一般要引用第一则政策类的材料,说明文章写作的目的和根据。中间部分要分论点,要用给的材料来说明你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并升华主题。

只有自己尝试着做了,才知道哪里不足,然后在这一方面加以努力改进。

 

案列心得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其中也不乏地标级精品场馆。但是,我国文化场馆的人均占有量少、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均衡,文化场馆利用率低、群众满意度低以及文化场馆功能定位偏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公共服务向公益属性回归、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数量越多就越浪费公共资源,无益于改善群众文化生活的贫瘠,更不会由内而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回归公共文化服务应:

以人为本,问需于民,回归公益属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群众的需求与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失去公益属性,甚至像一些文化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被各种学科培训班取代,就严重偏离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初衷。因此,各类文化场馆可以依据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如S市社区文化馆组织的市民文化节,吸引各类群体参与,真正发挥文化馆的文化功能,注重社会功能,接地气,零门槛,全民参与。

  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社会改革,不断创新。第一,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实现这一社会功能。以公开透明的竞标方式,将服务项目外包,让专业人才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第二,创新服务方式,借助互联网下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新起点、新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享受公共服务的平台,如Q市的“文化超市”舞台。第三,创新也要传承,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实现文化的承续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需要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回归与创新,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公共文化服务只有切实以人为本,回归公益属性并不断创新,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摘自2015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申论》真题第三题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为题的议论文)

 

---15汉三刘佳  

 

赵老师该文基本上合申论写作的语言风构和主题要求,做到了文从字顺,语言平实,条理清楚,立场适宜。但是标“回归与创新”,这种标题,要么是正反照,或者是类比分析根据材料不仅要说清楚归什么,怎么创新,还要归与创新之的关系:回归是创新的前提目的,创新回归的必要手段。个层次之间逻辑关系,不能分开阐述。

 

学校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办公地址:博雅楼3楼
电话:0833-2276389
院长、书记邮箱:378968621@qq.com,5680748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