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记中文系77级校友、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何玉兰
今年4月20日,走过一路风雨与辉煌的乐山师范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矢志不移,含辛茹苦育英才;喜迎而立,桃李满园谱新篇。三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乐山师院校友,凭着自己的过硬本领和满腔热忱,在师院成长壮大的丰碑上镌刻下绚丽的华章。
当我问到校友们,在母校学习期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什么财富足够影响到你的一生时,校友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身正为师的律己精神。“润物细无声”,多年来,母校给予的为学风范和做人准则,默默的影响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原乐山师专中文系77级校友、现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何玉兰老师,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我校最早的一批校友。三十年来,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我校从建立、成长、发展到壮大的一路行程。无论是在校求学还是任教,她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她求学刻苦,专心致志,为了弥补“文革”时代造成的遗憾,1978年春天,她就离开刚满四十天的女儿来到学校上课,其间所经受的艰苦可想而知。那时候,由于她产假一个月后才到学校,为了补上落下的课程,她夜以继日地勤奋钻研。有时她也回家探望日思夜想的女儿,但呆不上两天就返回学校。凭着这种苦心孤诣的努力,1981年,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批留校任教的学生之一。
执教以后,她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始终以一种和蔼的师长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关爱学生生活,全力指导学生学习。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从1995级开始,先后有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在学校学报上发表了专业学术论文,还有多名学生先后考取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至今逢年过节,何教授都能收到这些同学的祝福短信。即使是在假期有学生向她请教问题,她同样是细心推敲,认真求证,给同学们满意的答复。一点一滴,凝聚着师生之间真挚美好的感情,也正是何教授热爱学生的情怀、平易近人的品格和学高为师的风范,才会有这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
诚然,何教授只是我校数万校友的代表之一,许多校友在走出校园后,都做出了骄人成绩。有的长年耕耘在中学一线教学岗位上,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很多人都是所在学校的主要领导、教学名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的进入地方新闻单位工作,担任记者、编辑、播音员和主持人,得到了领导、同事以及受众的普遍赞赏和喜爱;有的还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恪尽职守,造福一方,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理想。各行各业,条条战线,都能见到校友们的敬业奉献、拼博奋进的身影。
我在一年级时曾经听过何老师的古代文学专业课,尽管我的成绩并不优秀,但她学为人师的学者风度,行为世范的做人品格,却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作为乐山师范学院光荣的一员,更应该以老校友为榜样,时时刻刻牢记“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光增彩。
(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级汉本1班 胡 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