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承诺抒写人生
——记中文系1979校友李富源
“先谋生存后求发展,踏踏实实,问心无愧,这是对自己的承诺。”现夹江县政协主任李富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人活着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追求经济上富有,生活上闲逸,地位的尊贵,名利的显赫?追求饱食终日,清静无为的个人雅趣,还是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人们自然会做出种种不同的选择”。这里,记者要讲述的是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校友李富源同志的事迹。
李富源校友告诉记者,“从懂事以来就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贫穷局面。所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一直将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孜孜不倦的从书中汲取营养,并用知识去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塑造自己”。
李富源出生在建国初期,从小自立自强,勤奋上进。由于家里贫穷,念完初中就被迫辍学,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每天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书学习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家里各方面情况有了好转,高考制度重新恢复,全国高校开始招生,他从这里看到了希望。于是在1979年,他来到乐山西湖塘(即乐山师专)求学。
据李主任介绍,他是乐山师专西湖塘校区的第一批学生,当时只一个班,全班40名学生,年龄最大的达33岁,最小的只有16岁。有的人在以前就上过高中,但大多数人只是初中生,每个人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当时的西湖塘,条件十分艰苦,教室简陋,课桌破旧,房顶上还有不少漏洞,遇到下雨天,都无法正常上课……。李主任说:“尽管这样,我们每个学生的学习激情仍很高,因为全班每个人都明白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如饥似渴,抓住分分秒秒,请教老师同学,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就自己而言,李主任告诉记者,“我知道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一天也不能松懈。由于当时的住宿条件很艰苦,我们寝室旁边就是厨房,每天早晨5点厨房一开灯,自己就醒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睡觉,就借着厨房传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特别针对一点基础也没有的英语,就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从ABC开始学习,如背单词短语等等。李主任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英语老师寥寥无几,每期的英语课程都不能上完,大多时候都是靠自学,但效果不是很好,每期英语考试全班只有几个人及格,所以到现在英语始终是我的弱项,所以要从零开始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跟上了学习进度,而且逐渐成为班上的优秀份子。说到这里,他眼中不时闪动着泪花。“真的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乐山师范学院,感谢每一个老师……”李主任这样感叹!
大学三年是李主任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这里记载了他成长的足迹。据他介绍,由于自己平时喜欢写写东西,进行文学创作便成了他小小的梦想。回忆起大学生活,李主任说:“至今还能记起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教古代文学课的康绳法老师,一位是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杨建明老师。康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课堂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感染了当时的全班同学,让很多人养成了品文学、批文学、创文学的习惯,这让我受用一生。而杨老师则睿智、幽默,将哲学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让我们在每一堂课上感受哲学的无穷魅力。我从杨老师身上读懂了一个‘度’字,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把握适度原则。这一点解决了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难题。”
据李主任介绍,与现在的大学就业形式相比,对于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他们不愁找不到工作,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被国家分配到哪里,城市还是农村,事业单位还是教学机构等。
1982年夏,李富源从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至1984年在夹江县进修校当教师,1984年至1986年在夹江县教育局工作,1986年至1989年在夹江县委办公室工作,1989年至1992年在夹江县体改办工作,1992年至1995年在夹江县计经局工作,1995年至2005年在夹江县审计局工作,2005年至2006年在夹江县人大工作,2006年至今在夹江县政协工作。
纵观李富源的工作经历,他担任领导职位已二十六年了,用他的话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不悔的承诺。清正廉洁,敬业勤业,求真务实,关心群众的作风,博得了同事的认可和人们的交口称赞。记者从他同事口中得知,有人曾调侃似的对他说:“老李,你当了多年的局长和主任,怎么什么也没有捞着?人家票子、房子、车子、什么都有了,你不觉的吃亏吗?” 李富源回答得很干脆:“人还是要有点精神好,要有原则,不能见利忘义。” 李富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夹江县进修校当老师,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他血气方刚,浑身有用不完的热情,敬业勤业,求真务实,不到一个月就和全班的学生打成一团。那年夏天,他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除了完成县里的教学任务,还要到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给来自麻柳和华头两个乡的年轻老师进行上课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这样,李富源每天就要往返于山区和县城,那时的交通很不便利,公路没有通水泥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每次去就只能骑自行车,一个来回大约要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一次,晚上下了一夜暴雨,第二天山洪遍野,洪水如豺狼野兽在河流中张狂的奔腾,道路泥泞不堪,风肆虐疯狂的刮着。虽然是白天,但路上很少有行人。为了不影响老师的上课进程,李富源毅然徒步走到教学地点,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必须去,那里的老师需要我。从早晨七点半出发,中午十二点才到,抵达后,全身上下都是泥巴,培训老师看到这一幕,忽然有一个女老师忍不住的哭了…….他们被李富源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李富源说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他人的责任,不管怎样,我要做到问心无愧! 1995年组织部门决定他由计经局长的“肥差”调到“清水衙门”的审计局任“挑刺”的审计局长,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对于某些思官心切,发财牙痒的人来说是多么可惜,而李富源却看得很淡。他曾担任过教师,教育局局长,体改办主任……,他从没有利用职权谋私利。妻子生病了,他宁可花几元钱让医生到家里来治病也不动用公车。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也从未依靠过他的关系,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成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在审计局一干就是十多年,为了把好局里的进人关,他顶着领导的压力拒绝调进不符合审计工作条件的人员,亲自深入企业,认真考查选拔了一批业务尖子进了审计局,充实了审计力量。这些人业务素质好,思相觉悟高,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对私事他看得轻、态度冷,对公事他看得重,有热情。他常给单位的同志讲干审计要有不怕吃亏的思想,要以自己的行动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他总结多年的经验制定审计工作六项纪律,自觉接受了群众的监督,并率先垂范。听他的一个同事讲,一个被选调到审计机关工作的人想感谢他准备给他送点礼品时,局里的人告诉他千万不能送,这位同志最终为老李的气节所动没有送礼。李富源从没有购买低价、紧销商品,没有隐瞒依法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一杯清茶搞审计,两袖清风回机关”,正是他纯洁人格的生动写照。 李富源以他真抓实干的形象影响着改造着审计局的形象。全局上下团结一心,为争创一流单位而奋斗。审计局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被夹江县党委名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他自己也被人事局、检察厅树为“清廉干部”,被县纪检委树为“廉洁奉公优秀党员干部”。 李富源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群众更是情深似海,他想着群众惦着群众。他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为本局一位职工的家属解决了工作,在审计事务所安排了一名职工子女就业。他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组织上曾安排他到峨嵋山疗养,他婉言谢绝,并两次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志。单位上抽下乡搞三夏,他主动承担了任务。他探望生病住院的同志,为职工购菜分菜,哪位职工家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了群众,真正做到了“万家忧乐到心头”。他关心青年的成长,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迅速进步,使他们早日入党。一个刚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局里工作,他针对其才能安排工作,并给予那个大学生工作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那位青年在他的培养下成为局里的中坚力量。与他工作的同志说与老李在一起工作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 在李富源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的话:“我们应找出与伟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差距,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生命与奉献相统一的崇高价值观”。他正是沿着这样的方向,追求“廉洁、实干、奉献”的人生境界。 人是有所欲有所求的,所求有高雅低俗之分,有中庸雄健之别。追求清风淡水,明月流云吧,它会使你心灵纯洁而丰;追求苍劲的雄鹰,乘风的大鹏吧,它会使你对事业充满捕击的豪情;追求春蚕吐丝、蜡烛流泪吧,他会使你永远感到奉献的快乐。李富源的选择真值得我们借鉴!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在人际交往方面,李主任有自己的感言。李主任告诉记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懂得理解、包容、尊重他人。一个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工作生活中与同事或上级发生矛盾时,一定不能感情用事,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尊重客观实事的基础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有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
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李主任说,“虽然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式相当严峻,但每个学生应该相信有本事就不该为自己的工作发愁,永远把学习作为第一,然后拓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和自我形象的包装,自信、乐观、不卑不亢,让自己去适应社会!”。
李富源校友,作为政府官员,他清风一片;作为学长师兄,他又那么平易近人。让我们为有这样的校友而喝彩吧,敬业奉献永远是他无悔的追求,也同样是我们的追求!
( 06级新闻一班 董维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