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主页 | 学院简介 |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支持| 校友风采(旧版)| 优秀校友|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文新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访79级中文系校友杨静


作者:文新学院    文章来源:文新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5-10

 

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访79级中文系校友杨静

 

[人物简介]

杨静,男,196210月出生,汉族,四川省仁寿县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1982年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副校长、乐山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副教授和乐山市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近年来,先后参加省级社会科学课题研究4项、市级社会科学课题研究6项。已陆续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40余篇,主要有:《政企分开的紧迫性、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两个根本性转变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合理性判断》等。参与写作、编辑出版专著6部(不含论文集),主要有:《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纲要》、《股份合作制指南》、《"两个根本性转变"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资本论>摘编与简释》等。在所有这些社科成果中(含部分合作成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一项,获乐山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获"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一项、四川省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三项。

 

[导读]

他是在大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谦逊与仁厚就是他学会的人格!

他是在贫穷中坚强不屈的一代;勤劳与执着就是他迈向成功的基石!

    他的人生就象一条平滑的抛物线,向着一条非常规律的轨迹前行。清晰明了的逻辑思维让他理性地对待生活;经典深奥的哲学思考让他感怀着短暂人生。他并不比谁幸运,但成功却频频扣响他的门扉。这不是奇迹,也并非偶然,因为这些机遇就是他自己的努力创造的!

 

   杨校长您好!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说,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那请给我们谈谈您是怎样创造人生中的第一个机遇的呢?

    师专一毕业我就分到家乡仁寿县委党校工作。那里是距县6公里的乡镇,交通很不方便。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很单调,全单位就只有一部电视机,而且办公条件也很艰苦。对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难免会感到失望。但是因为这里离城市较远,所以很安静,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刚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深知经验贫乏。除了上课外,我主动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个简单的举动得到了县委领导的关心,他们问我有什么要求没有,我说唯一的要求就是去进修。1982年从师专毕业后的次年就被派去重庆(以前的中央四川省委第二党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如果要说自己创造机遇的话,这个应该算第一个吧!接着,1985年到郫县参加了科学技能师资培训班。2002年到清华大学进修。

   您当时学的是中文专业,可是现在您已经是乐山市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而且获"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面临如此大跨专业挑战,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因为在仁寿县委党校工作期间,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和党建理论等知识。1989年,自己参加了成人高考,后来考入四川师大经济管理专业。自1991年起,就一直在乐山市委党校工作。1996年取得省委党校经济学研究生学历。随着工作需要,工作重心便渐渐转向了经济学。

   一路走来,您在工作上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您有什么“秘诀”吗?

    说到工作经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对哲学和形式逻辑学的学习。我觉得这两门学科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讲,要想把课上得好,必须具备深刻的生活体会和层次清晰的逻辑思维。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这些知识,而是早在中文系课堂上就特别喜欢这些学科。但那时并没有想到这对我以后的工作这么有用。

   从您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您一直都很重视自我提高。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充实自己。那么,您所说的“自己创造机遇”具体指什么呢?

    人人都知道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机遇出现的几率。我觉得“创造机遇”的关键就是自我提高。不管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工作能力也尤为重要。比如说,一名教师要做到“上得去,站得稳,打得响”(上得讲台,在台上沉稳从容,师生相互响应),那么他就必须得有这些必要的资本。领导们向来认可那种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同志。其次,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个诚实的人,做个怀有一颗赞赏之心的好人。

 

   就您刚刚说的这个问题,我个人也非常赞同。我仍然有个困惑:很多人的工作环境不太好,使得他们丧失了上进的动力,整日怨天尤人,更别说自我提高了。对于这样的困惑,您如何看待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就业的严峻性,要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确实很难。但是,假如我们已经处于不理想的工作环境中时,抱怨又有何用呢!大家都知道,好的工作环境,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应力所能及地去改变环境,放平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个人觉得每个人要紧扣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地服务自己的工作。只有自己十分重视这份工作,领导才会对你重视。这样一来,窘况也随之解决了。

   离校工作这么多年了,每当您回首曾经在母校度过的岁月,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要说师专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师专教师那种敬业精神吧。直到现在,我都对当时教我们的老师深深眷念。一回想起在学校的日子就自然会想起他们的谆谆教诲,不由得充满了感激。

 

   在我校30年校庆来临之际,您对母校有什么祝福呢?

    回首30年时间,看见自己的母校从师专成长为现在的师院,我是由衷地高兴。希望师院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战线的人,我也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在此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建议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要不断加强对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将相对单纯的理论培养模式,向能力培养上转变。第二,就是要努力打造出学校的品牌专业,这也是品牌消费时代的强烈呼唤。最后,祝愿我的母校——乐山师范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杨校长的诚挚祝福。希望您能常回母校看看!祝您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 叶 涛 )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电话:0833-2276389
建议分辨率:不小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