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主页 | 学院简介 |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支持| 校友风采(旧版)| 优秀校友|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文新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年轻的时候,梦想总在远方……——记中文系2002级校友孟繁增


作者:文新学院    文章来源:文新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5-10

年轻的时候,梦想总在远方……

——记中文系2002级校友孟繁增

题记: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每个人都曾怀揣梦想,去寻找自己向往的天堂。

但,当我们都还年轻的时候,总喜欢把梦想放飞远方……

 

孟繁增,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级新闻专业学生,一个来自东北辽宁的爽朗小伙,现在任职于乐山电视台新闻中心,他身上自然就带有东北男孩那种豪放与大气,可鼻梁上架的那副眼镜又让他透出几分书生的文气。他说在读大学以前,准确地说是在学新闻专业以前,他是梦想当一名语文教师,这是由于他从小就喜欢文学的缘故。可是冥冥之中总有那么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两次高考惨痛经历,偶然让他来到了这片佛香胜地。

回想当初的不甘,就连他自己也很难相信自己会把梦想的种子深埋于异乡……

(一)         漠然的生活:挫败感仍在延续……

由于两次高考的失利,他内心对“名牌大学”的追求也随之淡去。他意外地被调配到了我校外语系就读。当时的“乐山”对他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他说,刚刚来到学校时,自己的心里不知道念叨了几千几万遍“不愿意”——尤其是读英语专业。他玩笑式地说到,外语是他最头痛的科目,所以读外语专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自己觉得来混四年也没什么,对这样的大学根本就不感兴趣!”

由于漠然于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一直都走不出失败的低谷。外语学习的压力无形中给他的学习步伐加上了沉重的镣铐,最终停止了前进。就在大一下学期,他向系主任提出了转系的要求。现在回想起当初那段对白,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除了外语系还有哪些系呢?”孟问。

“中文系、数学系……”系主任回答。

刚听到中文两字,他连忙打断主任的话,问:“中文系有什么专业?”“新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好啊,我就读新闻专业!”他语气坚决地回答。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他从一个许多人向往的“外语专业”踏入了一条连他自己都不清楚的路途。他说,当时主任也考虑到他的情况,就让他随便的选择专业,那时侯他对新闻专业也不是很了解,根本不知道它是刚刚开设的新专业。说到这里,我不禁问到:“你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呢,你不是最喜欢文学的吗?”他说,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白岩松、水均益,而且心里一直都认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尤其是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走上了新闻之路。

(二)         新闻路上,他很静默

新闻——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词,就像“新闻”本身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更新、变化,永远紧跟着时间的步伐。

然而,初来乐山的他对于“新闻”似乎也充满了很多好奇,骨子里总流淌着那么一股莫名的冲动与激情。就这样,他收拾好自己内心的哀愁,独自行走在新闻事业的路上……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自己选择的“新闻”和心中那种差别甚远。而一直内向的他,整天都沉溺于看书,睡觉,吃饭这三件事情上面,他觉得上课太没有意思了,还不如看他自己喜欢的书籍痛快!

                         (三)“那家伙,我喜欢”

他还是浑浑噩噩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逃着自己不喜欢的课。可是那一节课,让他最终真正地被新闻征服了。

“那是一节摄影课,老师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台老得我现在都叫不出名字的摄象机,珍宝似地在讲台上展示着。我刚刚看到那玩意儿,根本不认识,只是感觉很好玩,所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他回忆着,当时班上的李正谚和贾林浩就在学校的广电中心实习,所以他就跟着他们开始了电视摄影的实践了。他说,因为对这个特别有兴趣,所以学得也非常专心,自己也很勤奋,学起来还不是很难。

可是,日益紧迫的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过级考试不得不做出痛苦地抉择——放弃实践,专心学习。他慢慢退出了“学生记者”这个热闹的圈子,再次踏入自己静默的世界里。毕竟接触过那些使他热血沸腾的东西后,难免会留下很多回忆。“在自己奋发学习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实习的时光。”他说,看见身边的朋友整日都忙碌着,他心里也着急起来。后来听班上两个在院报实习的同学说,院报可以投稿,而且还有稿费!“当时就很激动,她们说可以投散文什么的,我那时没事就随便写点散文什么的,抒发抒发小郁闷,要真能投稿,自己挣点饭钱也好啊!”他当初就这样想着,冷却的心又再次燃起了生活的热情。

刚开始,他投出的散文都“一去不回返”了。他没有灰心,那时谯楼已经在学校小有名气了。“他的文章很纯朴、动人,很多人都争相模仿。可是,我就对自己说‘我也能写出好文章!’”经过不懈努力,院报的老师在看完他写的《父亲母亲》的文章后,就给他打电话,鼓励他继续加油,并建议他把稿子向其他刊物投稿。果不其然,这篇他发自内心的力作被《三江潮》杂志登载了,这样更坚定了他从事新闻的决心。

说着,他突然笑了起来,他说在院报的日子从来没有写过新闻,想想就觉得不可思义,也不知道当初他怎么就那么固执。

固执不算什么缺点,对于他来说“固执”也只能算是一种坚持,一种对理想的坚持。

(四)放飞梦想:就在那一念之间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白天黑夜也照样无缘相见。可是,他不知道不觉中已经走进了大四的世界里。“实习”无疑是此刻最热门的话题。这时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跟大多数同学一样,他选择回老家的电视台实习。

他告诉我,他一回家便找到了离家很近的盖州电视台实习了。那个电视台不是很好,但是在他们那个地方来说还是不错的。刚去的时候,整天都没什么事情做,天天都呆在办公室里。除了看看报纸,看看别人弄新闻就没什么可干的。他说那段时间真的有点浪费生命的感觉。

当然,实习毕竟还是实习,该有的程序都不能缺少。电视台的主任也给他安排了一位台里面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当时心里不知道偷着乐了多久。这位老师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我问他的一个问题呢,我问他,什么叫做长镜头?”

他瞟了我一眼后,用那种前辈惯有的口吻对我说:“长镜头嘛,就是很长很长的镜头!”

“我一听差点没有晕过去!他还真是有能耐啊,我心里就想,看来这里是没办法混了。”

就在他决定离开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新闻任务又让他暂时忘记了这么些荒唐的事情。那是一个会议新闻,开会的都是市里面的领导。他说,那天台里的记者都有任务,就他一个实习生闲着,所以主任只有叫他去了。会议新闻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他说,在会议现场他就那样很正常地拍摄着,可是他不一会儿就发现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后来才听别人说,他们从来就没有看见哪个记者向他那样摄像的,以前的记者都只站在一个地方拍,从不会在会议现场走来走去的。

听了这些话虽然让他心里甜滋滋的,可是技术和条件的落后让他感觉到这里没有办法实现他的梦想。

实习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台里实习也渐渐找到了感觉,领导们都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有意把他留住。他和家里商量了,也决定就留在家乡发展。就在他准备与电视台签约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他做出最终决定的事情。

他说那天早上9点左右,从家里往电视台走的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当时就死3个人了。由于接触新闻也有些时日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新闻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由于手里没有设备,他立马给台里的领导反应了情况,要求他们派记者到现场来采访一下。可是电话那头的领导接过他的电话对他吼到:“你以为你是谁啊,什么事都去管,你也不量量自己有几两。好了,还这么早,你就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我还要睡觉呢。”

随着这声挂电话的声音,他心里也暗自做出了决定——把梦想放飞远方……

(五)         在工作中还原自我

     回到乐山,他毫不犹豫地“投靠”了乐山电视台。从工作到现在,他觉得还比较顺利。班上的几个好朋友都在乐山工作,没事的时候大家就经常聚聚,聊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言 。他说,现在工作了,真的觉得压力好大,整天都觉得头皮都绷得紧紧的。虽然他从来都没有为找工作烦恼过,可是工作中的烦恼还是常常来袭击他。

     他现在在新闻中心主要负责时政新闻,也就是经常跟市领导打交道。将近一年的工作经历了,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长了很多见识,特别是思想上成熟了很多。我问起了他的工资,他坦言不是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喜欢这个工作,他不是把它当成纯粹的生活手段。他说新闻工作是很累很累的,周末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会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他通常都不会参加,并不是怕喝酒,而是因为他想好好睡觉。“睡觉”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对他来说显得有点“奢侈”。

他给我说,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愿的地方,尤其是去乡下采访的时候。有的农民根本就不懂什么叫采访,所以工作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是作为一个新闻人,最主要的就是真实的反映现状。所以我就跟他们聊天,等他们熟悉一点以后再拍摄,尽管这样很浪费时间,但是等新闻播出的时候,我还是会激动一下。”看着他说得那么认真,我也深深被他的真诚和职业道德感动着。

(六)警言:学习还是多多益善!

作为师弟,我自然不放过向他取点“就业真经”的机会。他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体会。他说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前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很少能够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但是,在学校里的时间,还是要尽量的多看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反正学习这东西是多多益善的!”他说。

 

采访后记:

采访是在他吃饭的过程中进行的,之前我也没有预料到。约了他好几次,都因为临时的采访任务取消了。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也厚了一回脸皮,就在他下班吃饭的时候狠狠地问了他一回。

不知不觉的,等到我们的采访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30分了,于是他这顿饭也成了他的吃饭史上历时最长、说话最多、情感最丰富的一顿饭。当然,这次特殊的采访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体谅别人”的深刻艺术。

                                                (文新学院    叶涛)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电话:0833-2276389
建议分辨率:不小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