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师范学院 >>  文新学院  >>  旧版主页  >>  教学管理  >>  师范专业认证  >>  制度文件  >>  正文
 

2021届汉语言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


作者:任志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8-24

 

2021届汉语言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是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2021届(2017级)汉语言专业师范生于2021年6月毕业。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细则》,对本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于持续改进。

一、评价说明

2021届毕业生在校四年处于教育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宣传期和推行期,也是从传统的师范生培养理念向“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认证新理念转变的过渡期。本届毕业生使用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该版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按照制订时的情况,没有如现在的“毕业要求”一样明确地以“一践行三学会”来设定。本评价报告以2021年修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中的“毕业要求”8条指标及21条分解指标点为标准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数据计算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中,内部评价的直接评价数据来源于人培方案课程体体系中所有必修课课程成绩(含试讲试教、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的课程考核平均分,而且是由终结性评价成绩和形成性评价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课程评价的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素养。第二课堂的课程的评价支撑情况单独陈述。所有课程覆盖四年的培养周期。内部评价的间接定性评价数据是面向所有毕业生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主观体验的调查数据。作为本报告存在问题部分重要参考的外部评价,并非外部相关利益方针对本届毕业生的评价,而是在毕业生跟踪调研中外部单位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评价。

数据计算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细则》上的说明实施,在此不赘述。

三、直接评价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 (后附)

四、各指标点评价值及结果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

达成期望

(定量值、定性达成描述)

达成值

结果认定

直接评价

间接评价

定量(取指标点最低分)

定性

(完全达成+

基本达成)

【2.1师德规范】 

1.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      2.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思政类、教育类课程)

2021届毕业生问卷调查

 

 

 

定量达成:支撑指标点的各类课程考核成绩达成值70分。

定性达成:毕业生在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方面具有明确的认识,能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认同和师德行为,普遍具有积极的教育情怀。≧ 70%毕业生认为指标达成。

86.00

75.80%+24.20%=100%

达成

【2.2教育情怀】 

81.37

75.06%+24.04%=100%

达成

【2.3学科素养】

1.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专业、教育、信息类课程)2.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

定量达成:同上

定性达成:毕业生建构有比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类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合格的教师基本功,通过语文教学体验和实践,毕业前达到“学会教学”标准。 70%毕业生认为指标达成。 

79.18

61.73%+38.27%=100%

达成

【2.4教学能力】 

1.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2.表现性评价(技能类课程)3.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专业、教育、信息类课程)

79.48

64.44%+36.56%=100%

达成

【2.5班级指导】 

1.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2.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思政、专业、教育类课程)

定量达成:同上

定性达成:毕业生建构有综合育人意识、方法和策略,通过班主任工作实践,毕业前达到“学会育人”   标准。≧ 70%毕业生认为指标达成。

80.37

68.89%+31.11%=100%

达成

【2.6综合育人】 

79.71

70.62%+29.38%=100%

达成

【2.7学会反思】

1.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2.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思政、专业、教育类课程)

 

定量达成:同上

定性达成:毕业生在专业实践和人生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沟通合作能力。在“学会发展”方面达到职标准。≧ 70%毕业生认为指标达成。

80.75

73.70%+26.30%=100%

达成

【2.8沟通合作】 

1.综合性评价(实践类课程)2.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思政、专业、心理等课程)

 

78.20

71.85%+28.15%=100%

达成

基于课程成绩分析的定量评价各指标点达成最低值为78.20分,大于70分。另外,2021届毕业生大学体育95%学生达标,军事训练与教育100%合格,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平均分81.6,品行教育和阅读活动100%合格。综合一、二课堂成绩,各指标点均≥70分或达标,可认定毕业要求达成。(2.0-3)

基于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问卷调查(附件2.0-4)的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平均70.26%毕业生认为自己“完全达到”毕业要求,29.74%认为自己“基本达到”毕业要求,0%的学生认为“未达到”。即所有的毕业生都认可四年的专业培养,认为达到了所有的毕业要求指标。

综合毕业要求标达成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认定“毕业要求”目标达成。2.1 [师德规范]

五、各指标点达成概述、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师德规范

达成情况】本专业2017届毕业生在政治立场、师德修养、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上均达标。

【主要问题】思政课的质量有待提高,高级别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改课题课较少,学生满意度有待提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还可进一步细化。

【改进措施】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和教改力度,提升学生思政类课程的满意度。依托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学研究中心,积极组织手拉手备课制度,深度挖掘各课程思政元素,认真落实三全育人要求。进一步细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性和综合性评价标准和方式。

 (二)教育情怀

【达成情况】本专业2017届毕业生大多数热爱教育事业,认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愿意担负教书育人重要使命。

【主要问题】因个人规划、家长意愿不同,有少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县、乡镇中学任教,也有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意愿不强。在实习中,存在个别学生在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方面理解不深,对将要为教育事业奉献付出的心理准备不够的情况。

【改进措施】从新生入学起,进行从教意愿的调查,规劝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转到非师范专业。持续进行多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方面的教育,以优秀校友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投身于教育振兴的事业中。继续加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前和过程中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心态,以及掌握较好的策略、方法来应对和解决在教师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学科素养

【达成情况】本专业2017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达标,只有6个学生因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未达标延迟毕业。

【主要问题】“学科素养”的达成值有待进一步提高。数据背后的问题有:课程教学中学生“学”的主体性还需加强,文学和语言类专业课程与中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度不够。

【改进措施】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理念落实到位,按照新修订的课程目标,改变长期以来立足中文学科和立足教师视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关注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并找到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的契合点。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得”效果,而不是教师的传授。

(四)教学能力

【达成情况】本专业2017届毕业生在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上达标。

【主要问题】部分基地校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不充分,实习生得到的语文教学实践机会有限。实习生学以致用的知识迁移能力一般,不少学生在低年级段三字一话过级过关就产生懈怠之心,导致实习和就业面试时水平下滑。 

【改进措施】大力推行“顶岗支教”活动,继续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上讲台讲课的机会。制订《汉语言师范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制订分段训练要求和考核标准,从课程教学、师范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 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多个方面落实“教学能力”目标。

(五)班级指导

【达成情况】本专业2017届毕业生在教育实习、见习和研习中都进行了班级指导方面的体验和实践,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和师生沟通上都达标。

【主要问题】在中学实习中班主任工作以体验为主,学生能独立带班进行班级管理和指导的机会少,从实际技能上看,这部分能力还需有更多实践锻炼来提升。对班级管理的评价还需细化。

【改进措施】继续加强与各实习基地单位的沟通,努力增加学生参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机会来讲习得班级组织管理和规律和方法,参与中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工作。在班级管理的评价中,拟进一步细化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标准,让综合实践的具体表现在评价中落到实处,而不流于空泛。

(六)综合育人

【达成情况】 2017届毕业生具有教书育人意识,并且重视以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为载体进行政治思想育人、文化育人。

【主要问题】“综合育人”的能力评价更多需要通过综合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来体现。同班主任工作一样,在教育实习、见习中,获得的独立开展育人活动的实践机会有限,因此一些策略和方法还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对综合育人的评价还需细化。

【改进措施】结合教师教育和本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细化综合育人指标点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加强与各实习基地单位的沟通,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机会来获得育人的体验和经验。

(七)学会反思

【达成情况】 2017届学生绝大大多数具有初步的中文学科研究能力,在专业课程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进行基本的研究性学习。

【主要问题】(1)研习报告中学生对照标准找差距、找问题意识有待加强。毕业论文(设计)以基础教育为选题方向的还不够多,学生们热衷于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文化现象的学术分析,缺少将学科学术与语文教学和育人实践相结合的意识。(2)反思达标以综合性评价为主,在实际操作中评价比较笼统,缺少相对明确的评价对象和标准。

【改进措施】(1)从2018级起,加强对研习工作的指导,要求学生明确对照毕业要求内容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反思和检讨,并提出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改进措施。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明确引导学生多关注语文教育教学类选题,鼓励学生有意识低将专业课程所学习的作品赏鉴等知识和技能与语文教材选篇的教学设计、实施和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思考。在专业各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多引导学生关注基础教育改革新趋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思维、新视角来审辨和创新。(2)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些要求本身就是高阶思维、高阶能力培养的要求,而且有众多的课程支撑这个指标点。围绕这个指标的达成,将专项审查相关课程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中对反思能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鼓励通过开展学术阅读、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小组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来培养高阶思维、高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沟通合作

【达成情况】 2017届毕业生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上因有专业的训练而具有较为明显优势,“能说、能写”也是本专业办学多年来坚持的能力要求。

【主要问题】“0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相对薄弱,见习和实习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的意识有待增强。

【改进措施】在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合作类活动和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类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列出沟通合作中的负面清单作为负面评价的依据。加强学生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多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方式。加强见习和实习前和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师范生今早构建自己的未来教师身份,增强教师角色意识。

 

六、评价结果使用

(一)反馈并整改

本《评价报告》将于下学期开学初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并在全院教师会上进行通报,并同步挂学院教师QQ群。将于10月份组织全体教师研讨四年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工作方案》,明确改进的内容、任务要求和举措,切实保障整改的落实和整改的有效。

(二)用作调整依据:评价结果作为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毕业要求内涵的重要依据。

 

 

                                       文新学院

                                   报告撰写人:专业负责人何晓苇

                                   时间:2021年6月20日

 


 

 

 

  附: 2021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1.  基于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计算了  门课程支撑21个指标分解点的达成度值,再统计为8个二级指标达成度值,结果如下:

二级指标

达成度值

师德规范

85.71

教育情怀

81.35

学科素养

77.91

教学能力

79.24

班级指导

79.98

综合育人

81.51

学会反思

82.58

沟通合作

81.65

二级指标毕业要求目标达成度最低值也为77.91,以70分为基准,从定量评价看,可以判定毕业要求达成度合格。

2.

 

 

学校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办公地址:博雅楼3楼
电话:0833-2276389
院长、书记邮箱:378968621@qq.com,5680748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