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教授刘宝强在我校开展《文心雕龙》国学讲堂
本网讯(文图/帅淼琪)6月12日,铜仁学院的文学博士、教授刘宝强应邀莅临我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精彩讲堂。本次讲堂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心雕龙》的简介、主导思想、作品价值以及“文之枢纽”问题等多个方面。

刘宝强教授首先对《文心雕龙》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深入讲解了作品的总体概述,强调了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深具远见的文学理论家。刘宝强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证,将刘勰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融入到讲堂之中,使学生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在主导思想方面,刘宝强教授分析了刘勰的文学观,认为其核心在于“文之枢纽”问题。他强调学术界对于“文之枢纽”的理解存在多种观点,但通过文字学研究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析,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刘勰的本意。刘宝强教授认为,“文之枢纽”应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这五篇,缺一不可。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每一篇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使听众能够清晰地把握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
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观方面,刘宝强教授指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文学批评作品,也是一部文学史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脉络。他通过对比分析,将《文心雕龙》与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有趣的比较,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
刘宝强教授还特别强调了《文心雕龙》的体裁源流和文学评论,认为刘勰在书中对不同文学体裁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评论标准。他以《文心雕龙》中的具体篇章为例,展示了刘勰如何运用其文学评论标准来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在作品价值方面,刘宝强教授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详细阐述了《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上的创新之处,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
最后,刘宝强教授指出,《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问题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刘勰通过这一理论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论系统”,即“为文之用心”(文心)和“雕缛成体”(雕龙)的结合。他强调,理解“文之枢纽”对于深入研究《文心雕龙》至关重要。

本次讲堂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文心雕龙》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兴趣。刘宝强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通过这次讲堂,师生们不仅领略了《文心雕龙》的博大精深,也对刘宝强教授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热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