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浏览量:


诗画之辨,美学新篇——詹虎老师美学专题讲座:莱辛《拉奥孔》“诗画异质论”解析


本网讯(文图/李欣屿)2024年11月27日上午8时20分至12时,一场聚焦美学与艺术领域的深刻交流静谧启幕。本次讲座特邀我校资深学者詹虎老师担纲主讲,深度剖析德国启蒙时代文学巨匠莱辛在其经典著作《拉奥孔》中所阐述的“诗画异质”理论。詹虎老师凭借其渊博的学术积累和独到的学术视野,为在场学子精心呈现了一场启迪思维的美学盛宴,引领听众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认知境界。


6A99B


讲座伊始,詹老师对莱辛的《拉奥孔》及提出“诗画异质论”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作为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文学)和画(美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

随后,詹老师带大家回顾了古人对诗与画关系的探讨。从北宋郭熙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到苏东坡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到黄庭坚“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古人对诗与画的种种相似认识无一不说明“诗画本是同根生”。这一系列的探讨,为理解莱辛的“诗画异质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铺垫。

本场讲座的重头戏,是剖析莱辛关于诗与画关系的主要观点。莱辛指出,诗作为语言、听觉及时间艺术,擅长表现动态美,能化静为动,且能展现美与丑,化丑为美;而画作为造型、视觉及空间艺术,则精于表现静态美,寓动于静,主要呈现美之形态;诗人注重美的效果,常采用反衬等手法;绘画与雕塑需捕捉最具孕育性的瞬间,即动作高潮前夕;且美的对象必须是具体可感的物体。这些观点从诗与画的本质、表现优势、表现范畴等方面出发,共同构成了莱辛对诗与画艺术特性和表现手法的独到见解,颠覆了人们一直以来信奉的诗画一体论,为美学领域带来了一场变革。


在讲座中,詹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文学与美术流派的异同比较,进一步阐释了诗画异质论的深刻内涵。他通过对比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和审美追求上的差异,揭示了诗与画在艺术形式上的本质区别。同时,他还结合三原色、十二色相环、色彩“冷暖、明暗、灰纯”三维球图等具体案例,对“诗画异质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析,让学生们对莱辛的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诗画异质”,詹老师展示了拉奥孔群雕的图片,并介绍了莱辛在《拉奥孔》中对这一雕塑作品艺术价值的论述及其“诗画异质”观点。



同时,詹虎老师列举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等经典文学作品,从文学的角度对“诗画异质论”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整场讲座以其内容的丰富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逻辑的严谨性,博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詹老师的精彩阐述,不仅使听众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获得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还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对于艺术认知边界与可能性的想象空间。讲座结束后,众多学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美学视野,还强烈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欲,并热切期盼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讲座活动,为师生搭建更多交流与学习的宝贵平台。




上一条:文学与新闻学院举办“新闻采编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

下一条:文新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周活动在乐山市融媒体中心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