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浏览量:

中国教育报三次聚焦文学与新闻学院多维度育人成果备受关注


本网讯(文、图/ 张金凤、吴雨洁)近期,文学与新闻学院育人成果在半个月内分别以“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创建‘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开拓创新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政育德、文化育人、融合育才” 为题连续三次被《中国教育报》报道,育人成效引发广泛关注。学院凭借对专业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从多个维度发力,构建起了一套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学院结合自身多学科的特点创建的“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围绕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六大专业,致力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三苏文化、乐山非遗等地方优秀文化为桥梁,构建起“学科—专业”双融互通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创新采用“专业核心课程 + 特色文化课程”的联动模式,有效促进了跨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同时,依托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等多个省市级研究平台,积极推进“研创演播”一体化实践,成功实现了“研究—创作—展演—传播”的完整闭环。这一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新闻学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多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还成功获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为地方高校文科教育改革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范例。

在探索“思政育德、文化育人、融合育才”的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挥了示范作用。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搭建起涵盖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课程思政框架。学院还将三苏文化、沫若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师范专业教育,打造了“嘉定韵·三苏情”“沫若杯朗诵比赛”等特色品牌活动,通过联动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教学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实践育人体系。

在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新闻学专业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确立了“党性原则、正确导向、人民情怀”等24字育人方针,并构建了“五维能力模型”。通过“场景浸润、项目驱动、全媒实践”三轴联动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重走中国西北角”“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等实践项目,同时打造了“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成功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全媒业务能力突出的新闻传播人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

未来,文学与新闻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文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上一条:媒体记者进课堂 助力学子提升新媒体技能

下一条:筑牢安全防线,传递人文关怀 文新学院开展校外住宿学生走访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