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伏俊琏、张存良教授莅临文新学院把脉中文学科建设
本网讯(图/崔艺蓝 文/刘传启)2025年4月8日,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伏俊琏教授,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张存良研究员应邀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并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学院党政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代表60余人参与活动,院长刘传启教授主持座谈会。

在题为"敦煌写本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与学术创新"的专题讲座中,伏俊琏教授以写本与抄本的形态辨析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写本研究的学术脉络,并通过一系列写本,生动阐释了写本学在文本生成、传播机制研究中的独特价值。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既呈现了敦煌学的前沿动态,更示范了文献研究的科学方法。

针对中文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伏俊琏教授提出三点宝贵建议:其一,强调学术定力的重要性,倡导学者深耕既有研究领域,避免盲目追逐学术热点;其二,指明学术转向应立足既有积累,通过文献整理夯实基础,实现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精准对接;其三,强调课题论证需经"选题-打磨-诵读"三重淬炼,确保申报书呈现最佳学术状态。张存良研究员则结合自身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经验,对项目申报中的常见误区进行剖析。


在持续近3小时的"一对一"指导环节,两位专家对12位青年博士的课题申报书展开精细化指导。从选题价值论证到研究方法选择,从文献综述撰写到创新点提炼,逐项把脉开方。历史文献学出身的张晓程老师感慨:"专家不仅指出申报书的结构问题,更教会我们如何建立学术问题与时代语境的深层关联。"刘传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学科建设指导从古代文献与当代学术的时空维度、基础研究与现实关切的学术路径、学科建设与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等方面为文新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