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对
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反馈意见
一、 课程体系合理评价反馈
吴丽英(峨眉三中):增加实用性课程,重视就业培训。
乔科文(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增加教学实践,见习课程。
匿名:倾向于实际教学的应用,提早实习,面向沿海而非内地,激励学生走出去,有目标的培养人才,才能双赢,才会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 ‘“毕业要求”反馈
杨建文(乐山市实验中学):1、“培养方案” 设定关注师范生自身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升,又着眼于继续学习,不断提升未来的发展,很全面;2、语文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落实,对教材的解读把握,个人的语言魅力,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各个环节的管控能力,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
邬芸娥(乐山市教育局):内容详实具体,强调了践行师德和三个学会,逻辑体系强,叙述准确,易于理解和执行。建议增强信息技术能力,融合教育信息化2.0,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教育资源平台和使用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能力,增强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师范毕业生应是多面手,多样强。
赵凌燕(乐山市实验中学):毕业要求的设定比对了目标的制定,建议加强教育理念和情怀培养。
乔科文(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1、“一践行三学会”覆盖面广,非常全面;2、教学和育人的关系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3强化教育情怀的理念教育;4加强对实习的要求。实习是成为教师的重要必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大多数毕业生实习成绩都应该是优秀的。
黄智慧(乐山市实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熟悉,师德要求,‘四心’要求要落实,教师基本力要落实。
余静(峨嵋市第一中学):1、夯实教学能力,不仅能学还要会教,具备基本的教学技巧性,同时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加强师德情怀培养,愿当老师,相当老师应是一个前提,爱岗敬业是一个基本,若缺失这两点,便做不好一个好老师;3、关注毕业生的心理成长,育人者首先应有正确而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担当起为学生指引的角色。
李经波(峨眉市第七中学):1、毕业要求1,2愿意做一名教师;毕业要求3,4,5,6愿意做一名好老师;毕业要求7,8愿意做一名思考型的好老师;2、更应加强大学生的实习,去改变,培养学生的兴趣;3、培养学生对学生的热爱。
杨琳(嘉州学校):“毕业要求”能都支撑培养目标,能够统领体系,准确实用。
梁惠容(乐山市实验中学):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屈梅(峨眉一中):乐山师范学院的“毕业要求”制定比较全面,与时俱进。作为2003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的中文系学生对关于‘学会育人’这块中“班级指导”这条感触较多。在我求学四年中,“班级管理”课这块,以前是很欠缺的。现在师院在这点上比以前更加重视了,这有利于师范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担任班主任时更容易上手,建议这一块的课时可以增加。
匿名:1、中学专业标准要严格在师范校落实到位;2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标准贯彻解读到位;3实践(实习)方面要加强,提前实习或者多次实习。
三、“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
屈梅(峨眉市第一中学):乐山师范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尤其是“能在各类中学特别是县乡镇中学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工作”这一点是结合教育部门对师范本科生招聘的要求。并且也契合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要求。“情怀”这一点具体如何做到?在“毕业要求”和后面的课程设置上似乎没有更具体详尽的举措
杨建文(乐山市实验中学):1、目标定位精确,突出了教育情怀,强调了继续学习提升,这些对于一个教师适应岗位,以及成长为一个优秀老师,“骨干教师”非常重要。2、对于中文师范生对培养来说,对于未来的“中学教师”来说,知识底蕴,教学技能非常重要,但是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给予合理有用的引导,各种管理措施手段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心理拥护。让管,助,教的落实。这种素质对中文师范生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
苏云伟(乐山市实验中学):注重大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培养个性。
余跃(乐山市实验中学):我觉得定位做的很好,这对学生的培养很到位。
赵凌燕(乐山市实验中学):培养目标制定的较为完善,详细,希望能够重视落实。
邵小玲(乐山市实验中学):目标定位,内涵准确。
梁惠容(乐山市实验中学):完整详细。
黄智慧(乐山市实验中学):有爱,有责任感对教师。
邬芸娥(乐山市教育局):目的定位面向四川教育基层学校培养语文教师,总体较为接地气,符合实际,结合了学校培养现状及就业形势来确定培养目标,科学可行。建议将目标定位之中的中学,目标预期的中学改为中小学,按基础教育划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董佳敏(四川省夹江中学):培养目标定位为县,乡,镇中学能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工作的语文教师,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乔科文(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目标定位符合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切合当前“双城”政策要求,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同时也让顺应了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至于是否编委乡镇学校培养人才,甚至是更为偏远地区的人才后备,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个人认为,应争取更高更大的平台。目标内涵包含四个方面,非常明确,但具体上还要细化。
杨琳(乐山市嘉州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目标内涵性丰富,清析明确,利于师范生发展。
余静(峨眉山市第一中学):1、目标定位较为全面,给学生培养发展找到适合的环境,符合了就业的实际性;2、目标预期上抓住了自身发展的四个方面,较为全面,涵盖了一个老师的综合要求;3、在以上的目标上,可考虑“心理”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应对妥善教学难处时的能力。
匿名:同标预期的制定上:1应更全面一些;2要求低了;3农村的学校现在缺口并不大,而真正缺人的是城市。